荣康
    当前位置
    焦点网谈>消费指南>消费维权实战指南,只有正规才有机会

    消费维权实战指南,只有正规才有机会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 2007-6-16    浏览: 2471 次
    :
             南方网讯 

      实战1 购物谨防促销陷阱

      ⊙提醒:理性对待打折、返券、送礼等商场促销手段。

      如今,不少商家会巧妙设计诱人隐蔽的诱饵,不少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就进了陷阱。

      陷阱一:“噱头”抢眼质量“缩水”。每逢节假日,一些商家在买一送一、折上加折等号称“血本让利”的基础上,用购物返券、买卖积分、消费印花等促销活动来抢消费者眼球。表面看是价格“一跌再跌”,但售后服务甚至产品质量“一缩再缩”。

      陷阱二:返券返利藏“猫腻”。近年来,商家常有用“购物返券”、“积分返利”、“赠送甩卖”等方式促销;而在消费过程中,类似购物返券强制性买卖,以滞销或劣质产品作赠品,商品打折销售后不给发票或不提供售后服务的单方侵权事件频频发生。一些不法商贩和商场甚至通过全场促销活动,保留“活动最终解释权”的方式来单边控制买卖行为,从中受益。
      
      实战2 银行卡失窃速挂失

      ⊙提醒:千万不要把密码和银行卡放在一起,银行卡一旦失窃,要以最快速度电话挂失。

      每逢节假日,本报热线经常接到读者来电,反映银行卡失窃后,在其赶往开户行挂失过程中,钱款被窃贼提取。银行部门提醒广大客户,千万不要把密码和银行卡放在一起,如发现遗失,应第一时间电话挂失,以减少损失。如果钱已被取,客户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也可通过银行网点的可视系统找出破案线索,为客户挽回一些损失。

      近年来,东莞市消委会根据消费者的举报或调查,发布了多次消费者警示。今年的“3·15”,记者收集了东莞市消委员会近两年发布的数次消费警示,整理成消费维权防身手册,希望能让广大消费者知道多一些不法商家的侵权招数。

      实战3 网上购物勿贪便宜

      ⊙提醒:在未弄清网站及其内容的真实性之前,切不可轻易下单,参与网上购物,以免上当受骗。

      今年12月,江苏南京金先生向本市消委会反映,他在东莞宜家数码商城网站(www.yj688.com)看中一台美能达Z1的相机,他按要求汇出1390元后,过了几天,送货员打电话告诉他,说货已到南京,并顺带了一些产品,共计4800元,只有把款项全部汇到指定账号,才能付货。金先生按要求将款汇出。这时,送货员又说公司发货发错了,把每一样发成了件,每件4台,货款共2万多元,并要求金先生汇上30%的定金费用,说这些产品用不完可以自己卖掉,如果一个月内卖不掉可以退回公司。金先生拒付,后来金先生还曾联络过几次,但货物始终如石沉大海。

      经调查了解,消费者投诉的这些网站其共同特点是:个人网站或者虚拟网站,厂商未经合法的注册登记,网上提供的地址不真实甚至是子虚乌有,联系电话大都是小灵通、或路边公用电话,银行账户为个人账户(随时可以销户),提供的商品价格极其低廉等等。市消委会提醒消费者网上购物起码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选择一些信用好的知名网站,超过5个以上友情链接的网站最好不要选择;
      二、要对比市场价格,如价格出入较大需要弄清原因,不可一味贪便宜;
      三、要对网上提供的厂商地址、电话等资料进行确认;
      四、要查证网上提供的银行汇款账号是否为已登记注册的公司账号;
      五、要拒绝送货员临时提出的变更订单内容的要求;
      六、要对信用卡、储蓄卡等号码和密码保管好,不要留在网页上。
      
      实战4 “地下保单”千万别买

      ⊙提醒:无论推销员承诺的理赔金额有多高,“地下保单”实际上是无法保障投保人合法权益的。

      “地下保单”是指境外保险公司未经中国保监会批准向内地居民销售的保单。由于受高额保险理赔金额的诱惑,广东有不少消费者购买了“地下保单”。实际上,“地下保单”根本无法保障投保人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应如何应何识别“地下保单”呢?一般来说,“地下保单”都有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几个:

      第一、“地下保单”的保险推销员均无我国保险从业人员专用的工作证和资格证;

      第二、“地下保单”是现金投保,而不是按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通过银行转账交纳保费;

      第三、“地下保单”的推销员有可能是内地保险公司的从业人员,但销售的却是境外保
    险公司的保单;

      第四、这些保险公司均在境外地区注册,在内地无合法营业机构;

      第五、投保人所持的“保费发票”、“收据”等均是境外的格式,保险合同由外文翻译而成,甚至直接用外文写成,消费者对内容不了解,真伪难辨。
      
      实战5 明察秋毫防家装奸商

      ⊙提醒:一些装修公司利用消费者缺乏专业知识的弱点,弄虚作假,以售其奸。

      消费者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防范,可以避开装修“陷阱”。

      首先,选好装修公司。事前多了解几家公司,将他们的工程队资质证书、工商登记资料、装修情况、设计及装修报价、装修计划等做好记录,以相互比较,切忌找“装修游击队”。

      第二,做好预算明细账。对于你要求装修工程的质量、级别、工程总款要心中有数;装修公司向你报价时,要求其列明装修项目、数量、规格、单价及总价;要求装修公司向你提供详细的施工方法和材料样品。切记不要贪便宜。

      第三,一定要签合同并严格履行合同。装修的大小项目都应以合同形式约定,合同中的内容逐项填写,包括材料质量、施工工艺、验收标准、保修、工期、付款方式、违约责任都要作出明确具体的约定,宜多勿少,尽可能避免缺项、漏项。如果合同的附件(如图纸、报价、材料采购计划、施工计划)没有完全准备好,不应签字,因为这些附件资料都需双方签字盖章确认。

      第四,应聘请监理监管工程质量。
      
      实战6 扮靓须找“正规军”

      ⊙提醒:想扮靓自己,必须先咨询正规医院医生的意见,到合法的、正规的医疗美容机构接受美容(整容)。

      国家明确规定生活和医疗美容的界限,凡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侵入性手段实施的美容项目,如隆胸、隆鼻、拉双眼皮、纹身、纹眉等,都属医疗美容范围。从事医疗美容必须具备有专业医疗机构、专业主治医师等条件,并由卫生医疗管理机关审查核发医疗美容许可证。

      消费者应加强自身防范,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信商家的花言巧语和承诺。想扮靓自己,必须先咨询正规医院医生的意见,到合法的、正规的医疗美容机构接受美容(整容),以免给自己造成肉体和精神上永久的痛苦和无尽的悔恨。
      
      实战7 购物切记留“证据”

      ⊙提醒:消费后切记查验核对电脑小票是否与所购物品相符。

      不少人以为,大商场作价买单全部电脑自动化,不会欺骗消费者,其实不然。在接连收到消费者对市区几家大型超市发生电脑小票与商场商品标价不一致,多收顾客钱的投诉后,消委会对此进行了调查,商场以“电脑故障”一词推托了事。虽然商场在事后对消费者作了慰问和道歉,但“电脑故障”的解释却让消费者难以释怀。

      消委会提醒消费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迷信电脑计价,消费后切记要查验核对手中的电脑小票是否与所购物品相符,如有差异应立即向商场客户服务部投诉解决。
      
      实战8 买手机记得要发票

      ⊙提醒:购买手机时一定要索取发票和“三包”凭证。

      手机“三包”规定实施后,一些不法商家仍钻法规的空子,玩起种种卑劣的手段拒修手机,让消费者吃了亏又投诉无门。

      根据调查,商家拒修手机主要有如下花招:

      花招一:手机检测暗箱操作。消费者拿手机去维修时,经营者不是当着消费者的面开机检测,而是收机几天后才以手机进过水、操作不当、私自拆机、人为造成故障等理由,通知消费者不能包修。

      花招二:不提供“三包”凭证。由于商家不提供、消费者购买时又没有索取“三包”凭证,手机有故障,商家只同意维修而不同意包修,每次维修都要付钱。

      花招三:前后检测不一致,“巧设”故障。消费者与维修部约定了修理时间,但到取机时间却推说未修好,仍需时间修理,之后又告知消费者手机有其他故障,且不在包修范围之内,消费者必须另外付钱修理。

      花招四:维修不开发票或开发票不作维修记录。消费者往往因此丧失了追偿的证据和时机。

      注意:
      消费者若在“三包”期内发现所购手机因质量问题发生故障,可选择退货、换货或修理。手机如发现质量问题,7天内可退货,15天内可换货;手机主机“三包”期为一年;“三包”期内主机出现性能故障,经两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凭维修记录可换机;7天内不能修好的,修理者应提供备用机给消费者;超过60天未修好的,凭发票和“三包”凭证中的维修记录可换机;因修理者自身原因使维修时间超过30日的,凭发票和“三包”凭证的修理记录可换机。

      消费者如发现故障送修时,首先必须要求商家确认送修机是其售出的手机,并要修理者当面开盖验机,并对故障现象、部位、修理更换零部件、修理结果、修理时间等作详尽记录和说明。

      消费者若与修理者因维修发生纠纷,可持发票和维修记录到消委会投诉或诉诸法律。
    网友评论: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请先登录后再评论
    最新评论
    还没有人坐到沙发哦^_^